首页 >> 雪花芦荟

110平方米的养殖水槽产量超20亩鱼塘连国外都叹为惊止的神奇模式肿足蕨

发布时间:2022-11-01 18:25:44 来源:萧山农业网

110平方米的养殖水槽产量超20亩鱼塘 连国外都叹为惊止的神奇模式!

110平方米的养殖水槽产量胜过20亩的鱼塘!神奇模式吸引欧美20多个国家关注

图为高密度养殖水槽,水槽水深2米多,水面110平方米,养殖密度达到100公斤/立方米,养鱼产量达到5万斤。

在江苏盐城建湖县,一种新的池塘工业养殖模式正迅速被广泛应用:建设深2米、面积约110平方米的水槽,配备压缩空气推水和自动排污的自动化装备作为养殖区,进行工厂化的高密度养殖。同时以1∶10~1∶20比例的相连水面作为净化区,对残留在池塘的养殖尾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周期内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和零排放,从而达到生态循环养殖的最终目的。这样的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正逐渐替代传统池塘养殖,成为水产养殖的新方向。

变化1池塘中建起工厂化养殖水槽

变化2水槽高密度养殖使全塘增产50%以上

变化3池塘水循环净化,不再向外排放

在江苏盐城建湖县,有一种鱼很出名,它不仅吸引了来自上海、北京等城市消费者的关注,更有来自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人士观摩学习,它有一个奇特的名字——会冲浪的鱼。鱼,怎么可能会冲浪?它又凭什么让世界各地的专业养殖人员趋之若鹜?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进建湖正荣生态养殖基地,一探究竟。

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

陈荣国,一个面色黝黑的苏北汉子,他就是“会冲浪的鱼”的主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建湖正荣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

黝黑的肤色,明确地告诉来者,这是一个在水边与鱼打交道多年的人。“之前就从事传统渔业养殖,最多的时候养殖水面曾达到7000亩。”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池塘养殖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而渔业发展空间受挤压、养殖模式不够健康、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薄弱环节、增收速度放缓且难度加大等难题促使陈荣国开始寻找新的养殖技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3年,他从在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教处工作的同学那里得到消息——江苏池塘循环水养殖实验在吴江试点。陈荣国很快意识到这一信息的重要性,他先后赶赴吴江、松江等地的试点单位进行考察。“当时在吴江仅建设了3条水槽,32亩水面,产量尚可。”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张永江回忆说,他是这一技术试验推广的负责人。“三条水槽验收时,全塘32亩水面的平均亩产量为1480公斤,比当地草鱼普通养殖的亩产量提高近50%。”张永江表示。

图为水槽的气动推水装置。

图为水槽中的投饲机。

不久之后,盐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也开始承担江苏池塘工业化养殖项目实验,陈荣国参与其中。当时“共开辟164亩水面,18条水槽。主要养殖草鱼,但当时的鱼出现了应激反应,领导建议将鱼放归水塘。”但是,陈荣国并没有放弃,他研究出新的防撞网,最终避免了鱼的大面积死亡。但是,这一实验项目随后意外终止,“实验对我的启发很大,也带来了很大的信心。”陈荣国决定,与朋友陈正华一起,自行投资深入摸索和实践这一新的养殖技术。2014年,正荣生态养殖基地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4月27日,52个水槽正式建成。5月8日,进水,放鱼种。”陈荣国对这两个时间节点记忆深刻。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如今,正荣生态养殖基地已经成为江苏省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全国面积最大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

高技术带来高回报

如今的正荣生态养殖基地,开阔的碧波与岸边的油菜花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图景。现代化养殖设施正高效运转,成群的鱼逆水而行,“冲浪”的场面颇为壮观。

52个水槽,每个水槽110平方米,投放6万尾鱼种,密度是普通鱼塘的50倍,这么多鱼会不会缺氧,会不会出现问题?“不会!”陈荣国表示,这一池塘循环养殖体系的关键就在于位于水槽入口底部的增氧通道,通过空气压缩机微孔集中增氧,它能模拟水流环境,产生循环水流,同时产生高溶氧,把塘里的水不停地往水槽里置换。由于充气推动水体流动,鱼逆水而上,形成了类似“冲浪”的视觉效果,“会冲浪的鱼”就此诞生。

“全循环式养殖技术,使池塘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圈,鱼类代谢物和残剩饵料,变废为宝,养殖用水实现零排放。在净化区套样花白鲢等虑食性鱼类和种植苦草等水上植物,吸收氮、磷等废弃物,净化水质。使用生物制剂光合细菌等,进行水体调控,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陈荣国说。在做到生态绿色养殖的同时,品质的提升成为这一养殖系统的又一重要法宝。“循环养殖系统为鱼类提供了优质的生产环境,与传统养殖相比,鱼药用量减少80%以上,其余采用生物制药,确保水体无残留,饲料统一配方,严格检验检测,确保无添加剂,水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

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张永江等专家的指导和省市县三级技术推广中心的帮助下,陈荣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新的养殖系统,“改善防撞网和自动吸污装置,水塘的大循环系统,设置生物浮床、荷光灯诱虫……”

2015年,陈荣国投放四条水槽的草鱼鱼种。其中7两规格1.1万尾,一斤四两规格的7000尾,最终每个水槽实现产量4万斤~6万斤,规格在4斤~6.5斤。整个2015年,在塘产品为陈荣国带来150万元的利润。

2016年春季,鱼价上升,反季节销售为陈荣国带来了一笔高回报。120万斤左右的在塘产量,为他带来1400万元的毛利,剔除900万元成本,实现利润近500万元。其中6条水槽加州鲈鱼产量达15万斤,收入230万元;6条水槽鮰鱼鱼种,产量7万斤,销售收入100万元。而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逐步认可,这里所输出的鱼类产品单价已经超过市场平均价格,为陈荣国带来更多的收益。

“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益、大循环是这一养殖系统的最大特点。”陈荣国表示,基地的二期工程290亩水面,28条水槽已经接近投产。下一步,陈荣国计划将养殖面积再扩充600亩,60条水槽。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增加养殖品种。

图为建湖正荣生态养殖基地的规模化养殖水槽。

工业化生态养殖新路径

“2015年进水投放鱼种至今,水槽中的水从未换排过,而传统鱼塘的水,每年至少要换排一次。”陈荣国说。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养殖带来的水资源浪费、污染和水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更带来了更高的产出与回报,实现了池塘养殖的资源节约、食品安全与环境友好。“会冲浪的鱼”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2015年至今,陈荣国迎接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全国各地的参观团体,总人数超过万人,

2016年11月,在张永江的带领下,经过多个试点单位长时间的实验与经验总结,“江苏省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建设与生产运行技术要点”出炉并下发,虽然距离严苛的行业标准仍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已经为这一养殖模式的规范化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张永江看来,这一养殖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可控、规范化与生态化。这些都是实现池塘养殖工业化与绿色生态化的必然选择。“下一步,我们会不断实验研究,拿出数字模型,建立标准。更重要的是把规模企业盘活,强强联合,产业联合,做好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流水槽生态渔业全产业链。使我们优质的鱼最终让消费者认可,并愿意花比较高的价格购买我们的产品。”

在实现池塘养殖自身可循环生态系统建设的同时,水产养殖与休闲旅游等延伸行业的结合也势在必行。如今,盐城百万亩渔业产业带正在打造中,未来每个渔业养殖基地都将打造一个配套景观,形成水产养殖与休闲渔业同步发展的新格局。正荣生态养殖基地25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楼也即将竣工,将成为基地的新经济增长点。

陈荣国也在为塘中“冲浪的鱼”们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直营店,实行农超对接。同时,构建电商平台,开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接轨高端市场。”

图为技术人员查看水槽鱼。

在增加自身收益的同时,基地也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土地流转和提供优质苗种,每亩增产千元以上。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工人的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6万元。通过示范带动和技术服务,更进一步辐射周边60多个养殖项目,面积达8万多亩。

陈荣国与他“会冲浪”的鱼,正一同改变着建湖、盐城的池塘养殖业。

转载声明

l看小孩智力发育迟缓滁州

l银肖病用什么药好

l济南天伦不育不孕医院怎么样

l襄阳做包皮手术要花多少钱

l南京去斑美容科医院有哪些

友情链接